太皇太后非常的高兴,像在宫里的时候一样,把兄弟俩安置在了碧纱橱。
姜宪却和白愫凑在一起说话。
“太皇太后也是快八十岁的人了,后面的事要不要准备准备?”白愫问。
姜宪心里非常的难过。
按照前世,太皇太后也多活了这十年。
可她想太皇太后再多活几年。
“再看看吧!”她觉得胸口闷闷的,道,“常大夫说太皇太后没什么事。”
只是慢慢的老去了。
白愫也觉得很是伤心。
阿吉穿过虽然是冬天却仍然绿树葱郁的院子走了过来。
姜宪和白愫站在遍植绿树的抄手游廊上,又没有点灯,阿吉没有看见。姜宪就叫了他一声,道:“可是有什么事?”
阿吉匀了匀气息,这才道:“九边打起来了。大同总兵齐胜战死了。大公子带兵过了山海关,直奔大同而去。”
第1070章 汇合
大公子?!
姜宪愣了愣才的应过来阿吉说的是她的大堂兄姜律。
如今的大公子是指慎哥儿,是指止哥儿,大公子姜律,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听人这么称呼她的大堂兄了。
她突然间有点白驹过隙的怅然。
“大公子可还好?”姜宪忍不住,“我前些日子听王爷说他在山海关附近练兵,怎么突然出兵增援王爷去了?”
阿吉笑道:“奴婢只在这长公府里转悠,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,您看要不要请了云大人过来?”
姜宪眉头微蹙。
她刚才分明看见阿吉慌慌张张的。
自她十年前离开京城就再也没见过姜镇元和姜律了,可他们还是每两个月都会通一、两封信,偶尔辽东那边大雪封山,也会停上几个月。不管是姜镇元还是吴氏,都身体健康,姜律的几个孩子也活泼可爱,她的堂伯早已不太管事,一心一意的含贻弄孙,每次写信过来都是说几个孩子如何如何。只不过孩子的外祖父吴先生,觉得京城这边读书的环境要好一点,曾经想把两个年长一点的外孙接到家里来读书,后来都因为姜镇元舍不得作罢。为此吴先生还特意给自己的几个外孙找了个学问极好老翰林,许以重金,由李谦派人护送去了辽东。
难道是那边出了什么事?
姜宪不动声色,点头道:“那你就把云林喊过来吧?”
阿吉应是,暗暗松了口气。
王爷出门打仗去了,却对郡主说只是一般的巡边,后来在宣府和庆格尔泰打起来了,对郡主只说是遇到了,如今大公子姜律突然率部三万余从山海关借道直奔大同,那些府里的护卫都在议论,说二万兵卒,已经是镇国公府一半的的兵力了,大公子什么时候进关不好,却在大同总兵齐胜战死的时候进关,想姜律当初就在大同总兵府做过参将和游击将军,那时候上战场就是由齐胜护着的。
他这是在说王爷无能呢?还是要给齐胜报复呢?
何况镇国公府已经有快十年没有动静了,偏偏这个时候没有圣旨就敢直奔大同,是什么意思?
阿吉听着,好像是在说姜律要重振家声,拿这次齐胜的死做借口,要在北边立威的意思?
那岂不是踏着他们家王爷的肩膀上位?
郡主和王爷那么好,一边是丈夫,一边是娘家,郡主可怎么办?
他不敢说给姜宪听。只好把云林拉出来堵着。
反正郡主特别的喜欢云林,云林又比他会说话,也比他看得清楚,由云林出面肯定不会有错。
云林的确比阿吉知道的多,他对姜宪笑道:“府里的人都在传说大公子这次是要借王爷立威,可实际上大公子只是要过去帮帮忙罢了。您也知道,大公子一直想打高丽,可朝廷一直不同意。大公子那边养了六、七万的人马,只练不打是不行的。大公子这次下了狠心,早和王爷支了声,要派人和那些鞑子打一场,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兵好!正巧齐胜去世,大公子也没有和王爷打招呼,就挥兵而去了,不免有些人说闲话。
“那些人,也是因为不知道大公子是什么人!
“大公子应该已经到了大同,只是我们这边还没有得到准信,不知道王爷是什么意思,也就没有和你说。”
毕竟有好些年没有上过战场了。
姜宪叮嘱云林:“你看着大公子些。有事一定要提前告诉我。我可不想从家里的护卫嘴里听说到。”
云林赧然,小声道:“这些护卫多是各所的好汉,军中很多将士视他们为榜样,军中有什么动向,很难完全瞒得过他们。好在是他们进府都受过训练,知道什么话能说,什么话不能说。你且放心,外面的人肯定一个字也没有听说过。”
阿吉也因为是近身服侍姜宪的,被他们当成是自己人,所以才知道的。
姜宪微微颔首,觉得有点头痛。
姜律这样随意出兵,不知会不会打乱李谦的安排!
白愫却像阿吉一样,担心这郎舅失和。
早年间李家多仰仗姜家,现在姜家大不如从前,照她看,得仰仗李家了。
可这北边只有这么大一块地方,一山容不得两虎,姜律不会为此和李谦斗起来吧?
姜律当然不会。
他知道西北是李谦的地盘,辽东苦寒,若是想着发展,最好是向东,往高丽去。但这几年朝廷把持在汪几道等人手里,他们一直忌惮镇国公府重振旧威,对辽东的事不理会,不传播,不提及,以至于很多南边的商贾都以为辽东还是辽东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