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哼,有了《兰亭序》珠玉在前,还能有比它还宝贵的古董不成?”
他恹恹地扫过一干来自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古物,一一辨认出了它们的来历,但他的心还停留在王右军的真迹上。
忽略他那个庸俗的暴发户老板,他可是千年来见到书圣真迹的第一人啊!
他还没回味够这历史性的一刻呢!
赵呈一直念着王羲之,想早点鉴定完早完事,好回去洗洗领略书圣真迹的魅力,然而,今晚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夜,在《兰亭序》外,他又看到了一幅书法作品——
“《宣示表》?又一副王羲之真迹?”赵呈觉得今晚的刺激有点大。
能看到一幅书圣的作品已经是三生有幸了,他一晚上竟然看到两幅,他上辈子一定是拯救了世界吧?
至于王进这个‘目光短浅’的老板,已经自动被他忽略到爪哇国了。
带着激动的心情,赵呈颤着手用仪器检测《宣示表》的年代,但结果出乎他的意料,《宣示表》竟然是曹魏时期的古董。
“不对啊,《宣示表》不是王羲之临摹的钟繇的真迹吗?检测出的时间应该是东晋才对啊!”
“看来不是王羲之的作品了。”
鉴定到这儿,他有些失望,但很快,一个新的想法浮上了他的心头,让他重新颤抖起来:“等等,这不会是楷书鼻祖钟繇的真迹吧?”
一想到这可能是钟繇的作品,他之前的那股失望劲都烟消云散了,看到他比看到王羲之真迹还有兴奋的劲头,王进不由疑惑了:“钟繇?他是谁啊?”
“他有王羲之有名吗?不会是什么不入流的书法家吧?”
听到王进的‘污蔑’,赵呈差点气地跳起来:“钟繇可是大名鼎鼎的楷书鼻祖,王羲之等著名的古代书法家可都曾潜心研究过他的书法呐!”
看到王进还是一脸茫然,赵呈就如连珠炮地道:“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是卫夫人,而卫夫人的师傅是钟繇,这你总明白了吧?”
哦,原来钟繇是楷书鼻祖啊。王进恍然大悟。
实在受不了老板如此愚蠢,赵呈决定继续给这个无知的老板科普:“钟繇(you)是不逊于王羲之的书法大家,和王羲之并称为‘钟王’,他的作品被在当时就被评为神品,毫不夸张的说,他和王羲之各有千秋,甚至可能比王羲之还要厉害!”
“真的?”王进很讶异:“那他为什么没有王羲之有名,要不是你说,我连听都没听过这个名字。”
一提这个,赵呈就想翻白眼,虽然钟繇是和王羲之一个等级的书法大拿,也是他崇拜的对象之一,但他对钟繇不满很久了。
不为别的,因为钟繇也是个历史的罪人!
想当年,曹操麾下的首席谋士荀攸,是钟繇的好基友。因此,在当时除了曹老板,也只有钟繇知道荀攸的十二奇策,而且他还准备撰写下这十二奇策,留给后人凭吊。
本来呢,这应该是一件美谈,但谁能想到钟繇这家伙有拖延症,荀攸死了整整十六年,他都没有整理完十二奇策。
要知道钟繇可是三国难得的长寿人士,活到79岁才安然寿终啊!
整整十六年都没有整理完十二奇策,这家伙比一代坑神曹雪芹还要坑,而且连累荀攸变成和他一样的小透明!
明明荀攸作为顶级谋主,是不逊色于诸葛亮、周瑜、郭嘉之流的人物,但结果呢,竟生生成了布景板一样的人物。
看看他愚蠢老板的迷茫脸就知道了。
不过,虽然对钟繇怨气满满,但他也不会跟别人诋毁钟繇,而是客观地对王进道:“钟繇的书法造诣不比王羲之差,但一来他的作品传世较少,二来他的文字艰涩,所以大大增添了临摹难度,让临摹者望而却步。”
“至于第三个原因嘛……”讲到这儿,他有些幸灾乐祸:“他生了一个‘好’儿子。”
对着洗耳恭听地王进,他谈兴大发道:“钟繇有个儿子叫钟会,是个各方面的天才,所以钟繇从小对儿子钟会大力培养,以致他儿子钟会在书法上也造诣不凡,他和他儿子被后世合称为‘大小钟’。”
“但是呢,他儿子钟会除了是一个学霸,还是一个作死小能手,官至司徒(相当于后世宰相)后,钟会就跟诸葛亮的徒弟姜维一起谋反,成了三国赫赫有名的反骨仔,然后被司马昭办了。”
“结果,钟繇就代儿受过,名声被连累了呗。”
“而且还有一点,钟会这家伙一生未娶妻,貌似在当时是个不骗婚的基佬,连儿子都是过继他哥的。在他作死谋反后,他的继子也被司马昭斩了,所以在他之后,钟繇的书法传承逐渐没落,没人继承和发扬,多大的名声都要玩完。”
赵呈讲得很浅显,所以王进很容易就听懂了,不过和赵呈的大发感慨不同,他唯一的感觉就是原来钟繇也很有名,是个不逊于王羲之的厉害人物,看来拍卖会又能骗一波钱了……
对此,他感到十分欣慰。
夸奖了赵呈的专业知识不凡后,王进勉励赵呈继续鉴定,忙活了整整一晚上,赵呈总算把五百多件古董都鉴定了个遍,确认了它们都是真货。
而且,最终统计出的价值也让两人都大吃一惊,因为这批古董的价值竟然超过五百亿。
平均算下来就是每件古董一亿!
虽然看完王右军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