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陵王叔私人出资筹建,由户部监管。”
卫终欲言又止,私人筹建又何必监管,把脖子伸给人家套着呢?
沐慈对德光帝道:“为杜绝广陵王叔所言之事,我建议户部成立银贷业监督管理司,管理天下银贷业务,规范制度,肃正风气。”
文武大臣都十分吃惊,楚王这是把脉门送给德光帝掐着啊?这会儿大家都不懂规范银行业的意义,所以十分不理解。中间派静观其变,亲楚王一派不知楚王打算不敢乱说话,而保皇派虽想不通楚王为何如此,但明显德光帝有好处,便也没开口。
沐慈在朝堂没办法细细解释,只道:“此事干系不小,若一时无法议决也无碍,咱们继续讨论军改一事。”示意李海继续念小绢布。
众人屏气凝神,静待下文。
楚王可是有备而来哒哦,亲们。
第二张绢布是建议兵部改革军饷发放,申请提高禁军待遇,定下分级奖励标准。同时军功与战利品上缴都记成功绩点,功绩点可兑换奖励。
具体分为几个大块——按军衔等级、入伍年资梯增的基本军饷,训练津贴,寒暑补贴,战时补贴,特殊兵种补贴,伤残死亡抚恤金数额及功绩点兑换奖金。
各种发饷的名目有十多种,简单来说便是能者多劳,多劳多得。原先兵部一刀切的军饷标准在楚王军改的对照下,都蠢哭了。
楚王表示他列的只是今年的计算标准,将来还会按国库收入及大幸百姓生活水准,酌情增减。
增加的几率更大,大幸的经济一直在发展不是么?
沐慈又拿出了四张计算纸,分别给了常山王,兵部尚书杨业,白霖和站在武将中间的从三品御前六军左统领。四张纸分别列了元帅级,兵部尚书等同的大都督级,大将军级,从三品级的军饷、补贴、抚恤及功绩点计算方法。
沐慈道:“大家传着看看,这只是举例作为参考,具体数额还需户部、兵部核算。”
武将们吟诗作对,咬文嚼字不怎么样,术算是极好的,因为打仗用术算的机会很多。
大家很快把这个账目算清了……
几个三四品的中层武将算出端倪来了——自己的军饷所得和潜规则所得却是差不离的,潜规则明里损害基层兵士的利益,暗里损了国库与国家实力,肥的仅仅只有金字塔顶几个人的私人利益。中层只能拿小头,大头都送到上头,相当于一个运输机+专业背黑锅的存在,所得利益其实并不算多。
另外,还有两点比较大的改革。
一是军功计算,将领不仅有战役战斗胜败奖惩,还有所带下属功绩越多,将领能加的功绩点也越多。
二是战利品上缴也可得功绩点,能直接兑换银钱。大幸的战利品是必须全部交公的,被发现私藏就是死罪啊死罪。上缴后却只象征性发一点赏赐,与战利品的价值相比少太多,奖金再被潜规则一下……大家都可以忽略不计,所以禁军中私藏战利品现象很严重,杀头也禁不住。
楚王提出的什么功绩点折算银钱,不管能折多少吧,一定会比原先多。
中层武将明显心动了——能正大光明,靠真本事有正当收入,谁愿意冒风险背黑锅去欺压下头,只肥了上头?况且军改后,升迁任免要参考功绩点数额的,不比潜规则只得两个死钱好么?
……
元帅,都督和大将军却神色凝重,虽军饷数额惊人,可和他们的灰色收入相比少了许多好吗?
最不能忍是楚王给中层武将的优厚待遇,直接釜底抽薪——一个军队能形成战斗力,仰赖中层武将听上令,对下执行。潜规则能实行,也必须靠中层武将帮着上下支应。譬如一个吃空饷,就得中层在皇帝派的特使点人头的时候耍手段支应下来,不能让潜在水底的一些事被人看在明处,否则就麻烦了。
真让楚王这样军改,那潜规则真会完蛋。武将中以朱熙、杨业为首的几个大佬相互使眼色,开始用各种理由攻击军改。当然大家还有一点理智,不敢人身攻击。
但不管什么理由,沐慈都不为所动。
驳斥者说到底还是因私人利益受损,真的很难找出好理由来反驳。有人拿祖宗成法说事,沐慈就以时代变迁反驳,立即有亲楚的大臣从古华古夏一直例举到前朝,永和帝还改了大祖定的《大幸律典》嘞,谁敢说不好?
——明眼人一看,都知道楚王这样改革,是更合理,对国家更有利的,能有效遏制禁军腐败,提高战斗力。
禁军脑袋别裤腰带上是为啥?还不是为了升职,为了几个血汗钱?就算讲民族大义,忠诚效死,也要养活父母妻儿的。自己在边防拼死,功劳被侵占,卖命钱还要被私吞,谁不心中有怨?还怎么肯出全力抗敌?
所以文官集团更倾向于同意军改,只是文不涉武,他们不能提武将决定,只能用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劝说。文官这个开心啊,见着楚王把军中潜规则推倒,都纷纷来踩一脚,算一报之前武祠文庙一事,武将给他们受的恶气。
赵咎为帝师,拜为左丞相,刚来就被德光帝叮嘱过多看少言,并不说话。
德光帝其实倾向于答应,因为沐慈立了“军人誓约”忠国忠君,提高军队战斗力是为国为民,德光帝不用怕自己皇位不稳而私心反对。
常山王一直没表态,面色冷厉地沉默着,坐姿笔挺如松,犹如军人雕像——这位,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打胜仗,其他一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