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平,来自山西布政司的官员奉皇命传达和前线大同小异的口谕后,告辞离去。谁知有锦衣卫千户张安受方孝孺之命,偷偷把一封密信扔在了桌案上。
返回来的朱高炽顿时大惊失色,拿着信封的手不可自抑的颤抖起来,且不论信中所言何事,只要接了,那就意味着要落得个与朝廷私相往来的罪名;若不接此信,也无法解释为何朝廷会秘密派人来联系,反正是左右为难。
这几年来,朱高炽的处境越来越是艰难,二弟朱高煦屡立战功在军中威望日甚一日,时常自诩为李世民,身边校尉亲兵称之为天策卫,其用意几乎不言而喻了。高熙协助父亲征战天下,功劳最大,自是不甘心出生入死,却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!
想高熙勇武善战,几次曾救父王于危急关头,自小就最受父王所钟爱,谋取世子之位非是一日了,最令朱高炽深感失望的是两个弟弟相互交好,合起伙来敌视于他。
所幸得北平文武官员支持,外有徐灏亲近,朱高炽知道只要本本分分的镇守后方,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父王也就没了借口废黜自己,问题是今后呢?
紧急招来解缙和杨士奇等谋臣,那封信没有被拆开,朱高炽苦笑道:“这该如何是好?”
解缙沉吟道:“这次朝中传书必定会趁机闹得满城风雨,逼迫世子反抗王爷,而小王爷的内侍黄俨狡猾多智,不会放过此等打击世子的良机,恐怕很快就会抢先派人驰赴军中了。”
杨士奇洒然道:“实话实说,王爷定不会怪罪。”
徐灏的反应和朱高炽等人完全不同,此刻他人不在辽阳,嘱咐沐毅把来人暂时软禁后。传令封锁水陆交通。
对于徐灏来说,朝廷的离间计属于双刃剑,不管朱棣对此有何反应。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生死交给朱棣或是皇帝一言而决,凭什么?帝王算个狗屁!
身在大名府的朱棣接到幼子送来的急报。得知朝廷与世子通密谋,命其归顺,许封王爵,不禁大惊。
领军在外的统帅最担心的莫过于后方不稳,归路截断,朱高燧的话绝非子虚乌有,不敢深信也不能不信。
谁让朱棣和长子之间的嫌隙也已非一日了。如果说朱高炽单独造反不太可能,问题是还有个胆大包天的徐灏呢。
朱棣询问侍立一旁的朱高煦:“你兄长是否会投顺朝廷?”
朱高煦不假思索的道:“大哥等世子以前就和朱允炆相处亲善,起兵多年来,秦王晋王蛇鼠两端。天知道他们会不会连成一气,高燧所报绝不会错,他也没那个胆量构陷兄长。”
朱棣背着双手走来走去,怀疑渐重且渐生怒气,盘算着如何除去此心腹之患。
正在此时。帐外禀报世子信使到,几个侍卫走进来,连同抓捕的张安和信件原封不动的送来,以此来表明心迹。
朱棣先读完世子来信,又拆开朝廷给世子的信件。不觉惊出了一身冷汗,遽然喊道:“嗟乎!几杀吾子!”下令将张安囚禁。
很快朝廷派人联络徐灏的事也经由各种渠道传来,朱棣可以信任长子却无法信任徐灏,天晓得被封了侯爵,世代镇守辽东的徐灏会作出什么选择?如果沐家要徐灏归顺朝廷呢,或拿沐家的性命来要挟?
不管如何,朱棣都不能任由徐灏继续占据辽东了,毕竟徐灏非是妻子嫡亲侄儿,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,最起码借此事先把徐灏的兵权架空了再说,等日后再重用于他也不晚。
不想北平再次遣使前来告知,徐灏竟亲自返回北平接走了全家人,守城将来不敢阻拦,打秦皇岛已经乘船前往辽阳去了。
朱棣怒道:“徐灏竟敢叛本王?必捉他问罪,来人去通令房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