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钺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个道理,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有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感受,就像有人爱宠如命,有人却能残忍地做出虐猫虐狗这样的事情。
所谓情深不寿,慧极易伤,其实和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明白自己的无知是一样的道理。在大多数人看来,苏轼的这首《水调歌头》仅仅只是一首义务教育阶段必读必背的功课罢了,而在姬慕森这样的国学大师眼里,却是道不尽的无奈。这其实算是一种心理的过敏反应,愈是心思活泛情深义重的人愈容易受到这些文字的感染。
“家父早逝,家慈历尽艰辛养育我长大。我曾下定决心,大学毕业后立即迎养母亲。然而母亲没能等到那一天。‘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此事古难全。’这是我永久的悔。”老人低沉诉说着心中的遗憾。
“苏先生,谢谢您。”老人平复了情绪,低声对苏钺说道,“不仅仅是因为你策划的节目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弘扬的希望,还因为这首歌。”
“姬教授严重了。”苏钺歉声道,“我不知道这首歌会让您老……”
“哎!”姬慕森挥手打断了苏钺的话,“能让我感受到这种心境,苏先生的作品就算是真真正正得了东坡意蕴。这首歌很好,不能因为我这个老头子伤心难过而让大家错过了这么好的作品。”
“姬教授谬赞了。”苏钺不好意思地道。
“不是谬赞,不是谬赞。”老人笑着道,“你能用这样的曲调衬托出这阙词里的意境,对这阙词的理解已经能算是登堂入室了。说说,你是怎么看的?”
“呃……”苏钺挠了挠头皮,想了半天,才开口道:“佛家有云,人生七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。实际上在我看来,所谓七苦,倒更像是同一种痛苦:生便不得自在;老便不得青春;病便不得健康;死便不得希望;怨憎会不得情浓;爱别离不得团圆。所谓人生七苦,不过是求不得一者罢了。求月圆望之却缺,求欢聚只因身处悲别。人生之苦,莫不如是。”
“呵呵,好啊。”老先生拍了拍手掌,笑着赞道,“像你这样的年纪,却有了这样的思想,难得。不过若人生便是求不得,为何还要拼命去求?”
“就因求不得,人生不得圆满,心灵不得自在。求不得伴随终生,人生却是求取的过程。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。人生的本意,盖因如此。”苏钺笑着道。
“不错,不错!”老先生愈发满意了,“知道困苦,却能意气风发,是我这些年见过的最出色的人才了。”
苏钺赶紧连道不敢。
“我本以为,一个年轻人策划的诗词题材的节目,脱不掉死记硬背的窠臼。不过现在看来,是我多虑了。小苏心思活泛,更难得的是还有远超你的年岁的见识,我看这个节目哪怕是现在还有些稚嫩,将来必能大放光彩!”姬慕森对着鲁卫海和慕橙光道。
“还需要您老多多支持。”鲁卫海笑着道。
“哈哈,我这么一个老头子了,能给你们什么支持?”姬教授摇着头笑道。
“姬教授客气。”苏钺却抢先道,“若是姬教授身体允许、时间有暇,倒是真能给齐鲁卫视和现在的国学传承很大的支持。”
“哦?小苏又有想法?”老人扬了扬眉毛,笑着问道。
“有个初步的想法,正想让您老斧正。”苏钺道。
“说出来听听。”老先生正色道。
“您老一生育人无数,桃李满园。可是实际上与您老的满腹经纶比起来,您的学生还是太少了。若是齐鲁卫视搭建一个平台,让您到电视上给人讲课,您老意下如何?”苏钺笑着道。
“到电视上讲课?讲什么?讲给谁听?”老爷子问道。
“将您最擅长的东西,讲给想听的人听。”苏钺道,“您老博学多才,一个国学大师的称谓还远不能和您老的学识相称。可是您只能站在三尺讲台上向您的弟子讲授课程规定的内容。即便是您登堂入室的弟子,所学与您老腹中才华感悟比起来也无异与九牛一毛。可是我们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实在是太低了,举个例子,小韩——”苏钺招手把站在外围的韩青叫过来,“——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?”
“呃……”小经纪人韩青忽然被苏钺叫过来,站在一群人面前,尤其是姬慕森这个大师面前,内心的紧张可想而知,她想了半天才试探着说道:“以德报怨是说不记仇吧?”
“嗯,差不多是这个意思。这个词出自《论语》,那我问你,你觉得孔子提倡这种不记仇的行为吗?”苏钺继续问道。
上一个问题回答对了,韩青也得到了些许鼓励,听了苏钺的问题便道:“当然了,这是一种与人为善的美德,孔子自然应该是提倡这种做法的。”
姬慕森已经明白了苏钺的意思,听了这话便哈哈大笑起来。
“小苏啊,你这是挖坑给人跳啊!”老爷子指着苏钺笑道。
“啊?难道不是这样吗?”苏钺笑而不语,韩青也明白第二个问题回答得有些问题,没敢说话。倒是旁边看热闹的齐鲁卫视一个工作人员惊讶地说道。
“自然不是。”主持人魏晚晴接口道,“《论语》中的原文是:‘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意思是说,用善行回报别人的恶行,那么应该用什么回报别人的善行呢?用适当的惩戒来回报恶行,而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