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耀祖又一次出现在了三合村,和他一起同来的还有袁二。
他是来接收他的新资产的。
文炳荣一案已经尘埃落定,所以按照协定,上合村文府的一应资产将归陈耀祖所有,尽管这些资产的推收过割手续还需等待,但已经不妨碍他来接收及使用。
陪同陈耀祖等一起的还有上合村的里正。
虽然文府的房契地契都已经到了陈耀祖手里,但哪些地是属于他的,他心里还没数,所以需要当地的里正来帮他指点。
又一次来到这里,陈耀祖有点踌躇满志。
回到明朝这么多天,陈耀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,真的很不容易。
地盘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。
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,意味着他在生活、工业、势力、商业等方面都有了立足之地,有了往外走的本钱。
所以陈耀祖要带袁二过来提早为自己的地盘做规划。
上合村其实是个好地方。
从地理位置来看,它位于新安县城的西北方向,离县城不过就七八公里,正处于新安至东莞的官道路边。往西大约四到五公里,便是有名的珠江入海口,交通非常的便利。
从村里的环境来看,它北面依山,南边是连绵的小丘陵,南北之间是广阔的农田,还有一条小溪横贯村里,确实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。
在里正的带领之下,陈耀祖开始熟悉自己的新地盘。
文炳荣确实算个人物。
在他的巧取豪夺之下,上合村北边依山的大部分旱地全部成为了他的地盘,村里十之五六的水田也基本上都沦为了他的私产,剩下的近百户人家所占的田产连一半都不到,确实是有点过分、有点吓人。
不过这倒是便宜了陈耀祖,他正好可以就这个地方好好规划一下。
陈耀祖先在文府附近转了一圈之后,开始熟悉属于自己的水田。
非常巧,在里正的引领之下,陈耀祖竟然在田间碰上了张老汉。
现在正是秋季时分,张老汉正卷起裤腿,一个人在田间忙着耕种水稻。
在明朝,南方地区的双季水稻耕作技术已经成熟,因此张老汉此时正在忙碌的应该是晚稻。
对于自己父亲的这位未来老丈人,陈耀祖有点不知该怎么称呼。
他只好乱来了:“张老伯,能耽搁你一会吗?”
张老汉对陈耀祖显然还有很深刻的印象,连忙洗干净手脚上了田埂来和陈耀祖见礼。
陈耀祖的突然出现,对张老汉来说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,这段时间他正惦记着自己女儿的亲事,正纳闷为啥陈先生那边还没动静。
现在突然又见到陈耀祖,张老汉顿时大喜,以为他是来给女儿提亲的,只不过碍于里正在场,不便直接问起此事,于是说道:“陈公子今天来此是因为何事?”
里正是伶俐之人,不等陈耀祖回答,便主动说道:“张老汉,陈公子今天是来接收文府的资产的,以后他便是你的东家了。”
在里正看来,这位陈公子以后就是三合村最大的财主,又有深厚的背景,他自然得巴结,也不希望张老汉怠慢这位大财主。
这对张老汉来说又是一个意外。
因为有里正在,陈耀祖也不便多说,他干脆跟张老汉说道:“你先陪我逛一圈吧,一会我有事跟你说。”
于是看地的队伍里又多了一个张老汉。
看完文府留下的水田之后,陈耀祖大致有数了,他又一次回到了文府附近,开始对着袁二指点江山。
“这一片的旱地以后就是我们的根基。”陈耀祖先指了指文府附近的前后左右。
接着,他又指了指文府左边的地:“这一片先别动,留下来准备建民舍。”
然后,陈耀祖又带着袁二走向了右边一大片相对比较平整的地:“这一片立即找人开始动工,在这里建一个大的工匠区,以及一个北校场大小的新校场。”
然后,陈耀祖又随手捡起一根树枝,在地上画了起来。
按照陈耀祖的想法,他是要把这里打造成自己的后方大基地的。
其中右边最靠近文府的这一片,陈耀祖打算用来建一军一民两个大工坊,然后再砌上围墙,成为一个封闭式的作坊区,以保证自己的工艺生产既安全又保密。
厂房再往右走,用来建一个校场,用来训练以后属于他自己的私兵。
至于文府左手边的这一大片,则是准备用来建营房和家属区的,可以用来安置属于他的追随者及其家属。
如此一来,这里真的将成为他的私人地盘,比呆在新安县城内将会私密很多。
对于有大计划的陈耀祖来说,有一个安全的后方大基地是非常必要的。
袁二的兴奋点却不在这里,他反而跟陈耀祖说道:“少爷,那些水田怎么安排?”
这就是明朝百姓思维出发点跟陈耀祖不一致的地方。
尽管明朝中后期商业和手工艺已经较为发达,但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,能产粮的田地才是生存的根本。
陈耀祖当然不一样。
他可是从后世发达的商业社会过来的人,那些水田他又不可能亲自去耕作,与其与民争利,还不如把目光盯上更有价值的工业生存和商业。
关于这点他也懒得跟袁二解释,他说道:“水田先不做安排,我留着另有打算。”
这些水田陈耀祖暂时确实没法动,因为这些水田之前文炳荣全部租给了张老汉这样的佃户。按照大明的规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