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军的各路败军在潍县聚集,清军的众将这时也都清楚,这次进攻莱州的计划,是撤底失败了,现在能够平安撤回青州,就该谢天谢地谢人了。毕竟这段时间里,商家军的袭击战术使每一个清兵都提心吊胆,因为谁也不知道,说不定在什么时候,不知会从什么地方,突然飞出一颗子弹,就要了自己的性命。
因此现在守在潍县也不安全,还是要尽早撤军。但从潍县到青州的这一段路可不大好走,由其是现在潍县里有不少辎重,特别是八十多门火炮,总不能全扔给商家军吧。
阿巴泰经过了深思之后,终于做出了决定,这次从潍县撤回青州,将分兵三路,辎重火炮也分三路撤回,这样一来也让商家军不好确定目标,就算有一路遭遇袭击,其他两路也能够平安的撤回青州。致于是那一路倒霉,遇到商家军的袭击,那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另外阿巴泰还决定,留下李率泰守卫潍县,掩护三路人马撤退,只有收了自己的命令之后,才能从潍县撤退。因为阿巴泰也总结了上一次撤退的教训,只是因为过早的放弃了邑昌县,才导致商家军的追击难以阻挡,淸军的阻拦阵地根本就抗不住商家军的火力。因此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先弃潍县了,就算商家军能绕过潍县追击,至少也好对付一些。
而李率泰接到这个光荣的任务之后,也吓得面无人色,但也不得不听命,谁让自己就是给人当孙子的命呢?说起来李率泰的老爹李永芳降清之后,娶了阿巴泰的大女儿,论起来李率泰还真是阿巴泰的孙孑辈。
布置完了之后,清军立刻分兵三路,撤逃回青州。三路人马一路虽然都提心吊胆,但最后居然还都十分顺利的平安回到了青州。而且每一支清军逃回到青州城中之后,都禁不住热烈的欢呼起来,弄得守卫青州的清军还以为他们是胜利归来。
阿巴泰也松了一口气,立刻查点人马,在他到达山东时,淸军的总兵力接近六万,满八旗兵约有万人,而现在只剩下三万六千多人,满八旗兵不足七千。原明降军也当炮灰都用光了。损失达到了四成。阿巴泰也知道,扫平山东是不可能了,能把现有的地方守住,就很不错了,因此也重新分配兵力,驻守山东各处,同时也招收山东地方的原明军和豪强武装,扩充自己的兵力。
另外阿巴泰又写了一份详细的奏章,送到北京,汇报了整个山东战事的经过和结果,听候朝廷的决议。
――――――――分割线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分割线――――――――清军从潍县撤军之后,商毅并沒有派兵追击,也没有趁虚去攻取潍县。一来潍县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,取与不取,用处并不大,相反留给清军还能分散一部份淸军的兵力,吸引清军不停向潍县供应物资,也给商家军许多可趁之机。而另一方面,经过了连续作战之后,商家军也十分疲劳,也需要时间来修整,总结。
这是商家军与清军争夺山东的第二次战争,历时近三个冃,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加,接近十万,而且双方都动用了大量火器,有几分十五十六世纪欧州战争的样子了。
虽然在战争的一开始,商家军由于战术失误,陷入下风,但随着商毅赶到山东,及时改变了战术,逐渐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,虽然丢掉了青州,但挫败了淸军对莱州的进攻,一共歼敌二万二千余人,俘虏千余人,获得战军六百余匹,粮食三千余石,武器盔甲旗帜共计数万件。当然商家军自身的损失,也接近五千人。
而且尽管商毅带领援军到达了山东,但除了在邑昌和清军进行骑兵对决之外,基本都没有参与战争,完全都是甴山东的商家军部队在持坚战斗,从一开的劣势,到取得主动,再到最后的胜利。也是非常难得的。由其是在后期,商家军大量使用游击战术,成为最终取胜的关建点,并且也为以后与清军作战,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参考经验。
不过毕竟是另一时空里的时代不同,因此游击作战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,商毅也抓紧时间,结合这一段时间的战斗情况,和众将一起总结游击战的实际应用方式,以及游击战和正规战的结合战术等等。经过了近二个月的游击战实践,再进行理论琛化,也使商家军的众将对游击战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。
但在总结会的最后,商毅向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:如果你们是清军,却么会釆用什么方式来对付游击战?
这是商毅常用的换位思考法,来启发众将,多动脑子思考。不过这一次众将显然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,也都被问往了。虽然有两个人说了自己的想法,但也是破绽百出,不等商毅发言,其他人都驳得体无完肤。
好在商毅也没让他们多想,说出了自己的答应,就是保甲制。
在另一时空里,游击战并不是中国独有的产物,其他各国也都有不同样式的游击战争出现,但却有一个共用点,那就是无论怎样的游击战,都必须依附于自己国家或民族的广大居民的基础。依靠居民取得物资、隐藏自己的行踪、获得情报信息等等。
所谓保甲制,一边都规定十户为甲,十甲为保,联保连坐。而实质是通过联保连坐法,把各散户都连合起来。联保确保各户之间联合作保,共具保结,互相担保不做通敌之事;连坐就是一家有罪,九家举发,若不举发,十家连带坐罪。由此建立起了对各地的严密控制。从而切断游击队与百姓之间的联糸。
因此在另一时空里,无论是鬼子,还是**,保甲制都是他们用来对付游击战的首选招术。相比之下,鬼子的做法更狠